闪耀天岳 · 七一特辑(第三辑)| 党徽闪耀 赤忱永铸​
2025-07-03 10:44:1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平江县天岳街道办事处 | 编辑:张哲乐 | 作者:张哲乐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6894

 

有一种信仰,静默如大地

有一种担当,坚韧如青松

他们把初心别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

把责任写在走过的每寸土地

在田间地头,在街头巷尾

在每一个需要光亮的角落

挺起共产党人的脊梁

让鲜红的旗帜永远飘扬

在建党104周年之际,天岳街道特推出【闪耀天岳·七一特辑】,寻访那些扎根于村居巷陌、奋战在急难险处的党员榜样。

今天第三辑聚焦金窝村、狮岩村、新合村三位优秀党员——凌共和、张末玲、徐昌平。他们的故事,如一粒粒饱含生命力的种子,讲述着奉献的厚度,丈量着初心的长度,凝聚成推动天岳街道破浪前行的坚实力量。走近他们,感受那份源于泥土、归于大爱的赤诚与担当!

一条路的承诺:

六米乡道上的赤子情怀

 

 

72 岁的凌共和站在下湾片新修的6米宽乡道上,背影被夕阳拉得很长。这条今年 5 月竣工的道路,曾是村民心头的 “堵点”——Y122 乡道狭窄,车流量大,堵车、剐蹭等频发。当村民自发提议拓宽道路时,退休多年的老支书欣然扛起路建组组长的担子:“修路是民生工程,造福百姓,我得带头。”

清晨,凌共和微信头像在路建群率先亮起,对话框里的施工安排简洁利落;正午烈日下,他蹲在路基旁用铁锹戳实垫层;深夜,他还在农户家调解矛盾。有村民劝他:“您都这把年纪了,图啥?” 他抹了把汗笑道:“图的就是让乡亲们踏实。” 一个月里,他带头捐款,发动群众,在没拿一分报酬的情况下,硬是带着村民把狭窄乡道变成了宽敞大道。

夕阳为笔,大道如虹。凌共和用脚步丈量初心,以汗水浇筑民心。这条崭新的乡道,不仅通向远方,更连着乡亲们的心。

 

危急时刻的“铁娘子”

日常工作的“多面手”

 

 

“高速口缺人值班!”“我去!”“暴雨冲垮了路基!”“我来组织清淤!” 在狮岩村的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前,张末玲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。1992 年入党的她,把 “先锋” 二字刻进了骨子里。

新冠疫情最严峻时,张末玲主动请缨驻守高速路口。寒风中,她连续值守数个日夜,冻得手指僵硬仍坚持为每一辆过往车辆登记信息。当发现一名发热乘客时,她不顾个人安危,主动上前安抚:“别怕,我陪你去医院!”在她的带动下,村里10余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“红色护卫队”,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。2024 年 “7・1” 洪灾灾后重建中,她带领30名志愿者连续奋战3天,清运淤泥百余车,让村庄重现生机。

平日里,她是政策宣传的“活字典”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政策讲到村民心坎里;她是矛盾调解的“和事佬”,总能用智慧和耐心化解邻里纠纷;她是村容整治的“监督员”,带头清理卫生死角,动员村民共建美丽家园。

从急难险重到家长里短,她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担当:“戴上党徽,就该为群众把事办妥帖。”

 

实业强国“中国心”

山乡里的“点灯人”

 

 

“长沙到平江,120公里,我每周都得跑一趟。” 作为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,徐昌平的日程表常被工作会议填满,但他雷打不动要回新合村。16 年党龄的他,把对家乡的牵挂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
疫情防控最吃紧时,他顶着风雪开着配送车穿梭在村道,为隔离户送去成箱的蔬菜与退烧药,有时深夜还在帮老人采购急需药品;文明创建攻坚期,他带着志愿者组成 “红马甲突击队”,连续一周用高压水枪冲洗巷道陈年污垢,冻红的手掌攥着喷头直到最后一块污渍随污水流走;每逢年节,他的后备箱又变成 “流动慰问站”,米面粮油与助学金清单上的笔迹,比公司财务报表更显温热。

“企业做得再大,根永远在平江。”从企业家到村志愿者,身份在变,但那份共产党员的初心始终未改。

 

初心如磐,向光而行。致敬平凡微光,汇聚磅礴力量!让我们从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养分,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在建设美丽幸福天岳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,步履铿锵!

 

【闪耀天岳·七一特辑】精彩待续,下一辑,我们将继续讲述天岳街道更多优秀党员的感人故事,敬请期待!

 

责编:张哲乐

来源:平江县天岳街道办事处

  下载APP